近期,因全球主要航商持续执行控舱、减班等供给调节措施,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装箱(SCFI)运价指数上涨4.24点至1345.17点,周涨幅0.3%,终止三连跌开始反弹,月下滑幅度仅0.9%。美线运价不跌反涨,反而欧洲航线运价因船公司增加欧线船舶供给表现疲软继续下滑。随着中美关税大降,美线货量将回升,运价或将进一步上涨。
本季度海运市场受全球运力供过于求及美国进口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等因素干扰。此前市场担忧中美关税战致全球运价崩盘,但随着航商采取控舱、减班等措施,且亚洲地区出口旺盛,远东到北美线运价连两周上扬,维持相对稳定。
部分船公司透露,目前美国线整体舱位缩减约20%-25%,美西缩减超25%,美东线缩减10%-15%。地中海航运(MSC)运力约1万TEU、中远海运(COSCO)缩减运力约8000TEU、以星(ZIM)缩减运力约5000TEU。业内人士认为,美国进口商存放在加拿大、墨西哥与美国保税仓库的货物将陆续进入美国市场,本月美线货量将明显回升,运价也会上涨,而东南亚地区货量会减少。
业内认为,美国很快松口调降中国商品关税,主要原因是美国对中国商品依赖度高,缺少中国商品会导致物价高涨、通胀严重。如洛杉矶港本月进口集装箱量预计减35%,港口、铁路、仓储与陆运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也会受影响。如今中美降低关税,出口商需备货,船公司要将调离美线的船只调回,预计5月底会出现价量齐扬现象。
船公司原定本月15日通过开征旺季附加费或直接调升基本运费的方式加高每大箱750美元运价,多数船公司预计实际调升300-500美元,以目前美西线2350美元运价估算,调幅在12.77%到21.28%之间。
中国市场具有难以取代的优势:
二是不可替代的全球供应链地位,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生态系统,基础设施领先,港口、铁路与数位物流体系支撑出口;
三是技术创新能力快速崛起,在AI、电动车、5G、绿色产能技术等领域居全球前列,构建成熟本地创新体系;
四是地缘战略与区域整合效益,作为RCEP核心与一带一路推进国,深化与亚非欧经济连动,拥有亚太最具战略价值的制造与物流门户枢纽;
五是外资企业高度依赖,中国是众多跨国品牌最大或次大市场,营运深度本地化,转移成本高;
对于中美贸易战发展,业内人士称美国有选举压力,明年4月有期中选举,对于影响物价与经济发展的关税问题,美国会先让步。预计运价第2季度是谷底,之后会触底缓涨。目前30%关税仍偏高,运价不会暴涨,中美协商结果只是框架,对等关税部分延期90天,诸多事宜还需进一步协商。
SCFI运价:
上海到地中海运价2089美元/TEU,与前一期持平,4月则是小涨0.6%。
上海到美西运价2347美元/FEU,上涨75美元,周涨3.3%;4月以来涨幅还达到7.8%。
上海到美东运价3335美元/FEU,上涨52美元,涨幅1.6%、月涨幅达4.4%。
波斯湾航线每箱运价1145美元,上涨23美元,涨幅2.06%。
南美航线(桑托斯)每箱运价1472美元,上涨79美元,涨幅5.7%。
近洋线方面,远东到东南亚每TEU(20呎柜)与前一期下跌8美元,跌幅1.82%;远东到日本关西每TEU(20尺柜)与前一期持平,远东到日本关东每TEU(20尺柜)较前一期下跌1美元,远东到韩国每TEU(20尺柜)上涨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