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发布联合声明,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跨太平洋地区贸易流将重启。周末双方的谈判带来了关税大幅降低的为期90天调整期,据Rotate的数据,过去24小时内,从中国到美国的货运运力与一周前同期相比增长了60%。
根据联合声明,中美双方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同时保留加征剩余10%的关税。美方取消了4月8号和9号两次提高的共计91%的关税,中方同步取消相应反制措施,这些调整自5月14日起正式实施。尽管新的关税仅持续90天,但多数观察人士认为关税不会再次上调。物流运输咨询公司(TI)首席执行官John Manners-Bell表示,经过90天的暂停后,双方有望达成某种解决方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指出,中美双方有计划、有流程,如今更建立了对话和谈判的机制。虽然最终结果尚不明确,但现有的机制更为正式,且双方关系良好,并非拖延战术。当前,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感再次预订货运能力。预计电商将最快实现增长,但Manners-Bell提醒,许多商品仍可能出现延误。
此前,为规避关税,大量货物被运往美国,货运代理和承运商第一季度业绩表现良好。然而,随着这些库存的消耗,第二季度货运量可能会出现暂停或中断,之后出货量有望在高峰到来前迅速增加。不过,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存在不确定性,若陷入衰退,货运量可能无法达到预期峰值,库存维持高位的时间也将延长。美国零售联合会的数据显示,自去年夏天以来,进口量持续上升。一方面是零售商为应对10月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罢工提前进口货物,另一方面是预期11月大选后关税会上调。2024年进口总量达2550万标准箱,较2023年增长14.7%,创下自2021年疫情期间的2580万标准箱纪录以来的新高。分析师Lars Jensen预计会出现货运量“激增”。他表示,目前已有大量货物准备发货,因为美国进口商在过去一个月一直采取“观望”策略,未运送已准备好的货物。而且,90天的关税暂停期恰逢美国假日相关商品的正常旺季中期,预计货运量可能会提前,形成一个更短、更强劲的旺季。
Lars Jensen还指出,承运商可能会恢复取消的航次,但会受到船舶位置的限制,恢复速度将决定太平洋地区短期运力短缺的程度,进而影响现货运价。航空公司也在关注新关税协议对电商的影响。自5月2日取消最低限度豁免以来,美国电商的运力大幅下降。不过,邮寄货物不受这些变化影响,通过国际邮件寄送的货物仍面临120%的关税,即每件邮件100美元的固定费用,该费用自6月1日起将增加至200美元。但对于通过包机寄送的大量电商货物而言,业务可能会恢复。一位中国电商物流人士表示,即便关税高达145%,“很多产品仍然是最便宜的”,消费者仍在购买来自中国的低成本产品。不过,高端、昂贵商品的销量下降幅度较大。市场表现活跃,根据咨询公司Rotate的数据,过去24小时内,从中国到美国的货运运力与一周前同期相比增长了60%,尽管可能受到一周前劳动节假期的影响。同时,从美国到中国大陆和香港的运力增长了35%。Manners-Bell认为,美国零售业面临的下一个障碍是经济问题。在解决关税问题后,美国政策的第二部分可能是解决税收问题,大量减税可能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更多的资金流入可能引发消费热潮。但目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市场充满猜测,托运人可能会采取“观望”政策。不过,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预计会非常巨大。此外,美国也有可能取消芬太尼关税,将所有中国商品的关税保持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