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港口严重拥堵状况预计将持续至今年夏季,而上周安特卫普 - 布鲁日港的罢工行动,更是让本就紧张的港口运营雪上加霜,对缓解拥堵毫无助益。航运巨头马士基和货代纷纷发出警告,做好港口拥堵持续至夏季甚至更久的准备。
在上周二罢工启动前,安特卫普码头利用率已高达96%,冷藏集装箱插头利用率更是超过负载的112%。罢工结束后,仍有100多艘船只排队等待服务。港口发言人表示,部分码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提前将大型船只停靠安排纳入计划,以便在罢工期间仍可开展相关工作。同时,港口正全力清理积压货物。
然而,此次罢工并非北欧港口困境的唯一诱因。早在4月中旬,马士基就发布公告称,运营商正面临“多个港口拥堵加剧和运营中断”的难题,背后涉及内陆水位低、海洋网络调整以及可用劳动力减少等多重因素。
比利时门户网站发言人也指出,船期可靠性和挂靠量问题同样突出。北欧几乎所有港口都面临类似困境,由于相同承运商停靠、服务相同腹地,拥堵情况相互传导。作为港务局,其对整体状况的影响十分有限。码头虽与航运公司协商试图应对,但收效甚微,安特卫普港的情况与其他港口并无本质差异。
货运代理Metro Shipping留意到德国、荷兰和英国的货物积压现象。费利克斯托港、伦敦门户港和南安普敦港受欧洲大陆港口船舶改道影响,运营压力陡增。以德国不来梅港为例,约有30%预定抵达船只正在排队等待泊位,而内陆铁路中断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汉诺威附近山体滑坡和线路关闭,迫使铁路运输绕行长距离,严重影响了往返汉堡、鹿特丹和杜伊斯堡等港口的交通,铁路延误在北欧内陆物流引发连锁反应。与此同时,莱茵河水位较低,驳船运力受限,大量货物被迫转移至本就超负荷运转的铁路和公路网络。
综合来看,各方似乎都已做好港口拥堵持续至夏季甚至更久的准备。Metro Shipping指出,因需适应联盟网络变化,拥堵将持续“三到四个月”。该货运代理发出警告,进口商和出口商需为欧洲最繁忙集装箱港口更长的交货时间、增加的成本以及波动的运力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