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及财政部与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频繁交涉,要求严格执行新“原产地规则”。新规包含两大关键标准:一是“区域价值含量(RVC)”,商品至少70%的价值须来自东南亚本地,中国成分不得超30%;二是“实质性转变”,商品必须在东南亚深度加工,海关编码(HS Code)发生6位数变更,否则仍视为中国产品。美国将转运行为定性为“贸易欺诈”,特朗普政府早在2025年7月就签署行政令,对经东南亚转运的中国商品加征40%额外关税。美国此举旨在巩固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的筹码,促使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东南亚国家的应对策略
2025年7月2日美越贸易协议框架下,越南加强监管。计划推出“中国货物转运监测系统”,用数字技术追溯原材料来源。新法令规定,非原产货物(尤其含中国组件)须经“实质性转变”,如HS编码变更或RVC达35 - 40%,否则转运货物将面临40%额外关税,伪造原产地文件罚款加倍。上半年,越南截获超2000批涉嫌转运的中国商品,还加强了原产地证书签发和核查管控。
自2025年5月6日起,马来西亚投资、贸易与工业部(MITI)成为出口美国货物非优惠原产地证书(NPCO)唯一签发机构,强化NPCO申请审计及海关协作。新规要求产品须经“充分加工”,中国组件比例超过60%视为转运,对美出口产品本地成分须不低于70%,假原产地证书处罚加重。
2025年9月3日,泰国宣布10月组建50人专项工作组,加强原产地证书管理。目前RVC要求本地成分不低于40%,但美国主张超60%才可认定为“泰国制造”,泰国正协商将RVC门槛从40%提升至约50%。泰国海关总署将加强对来自第三国转运货物的检查,防止原产地欺诈。
2025年7月22日,印尼与美国就互惠贸易框架谈判,完善原产地规则。根据规定,进口许可有效期最长1年,钢铁纺织品需满足商品平衡要求,转运须获海关批准,进口增值税率为11%,禁止简单贴标操作。
2025年7月27日,新加坡发布通函,重申进出口及转运须准确申报原产国,加强对东盟国家转运货物的审查。认定新加坡原产需满足“实质性加工”条件之一:本地成分占出厂价25%以上;关税分类发生6位数变更;或属HS第27-40章货物且经历化学反应。
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与应对建议
美国施压使东南亚国家纷纷升级原产地规则,给中国企业带来挑战。中国企业不能再依赖东南亚“贴牌”出口,需另寻出路。为应对这一形势,企业要密切关注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动态,货物出口前可通过美国进口商或自身申请原产地预裁定,建立完善的供应链追溯系统,保留齐全的原材料采购、生产成本证明文件,确保供应链合规,以在新的全球贸易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领航国际成立于2005年,是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全国性、综合性、并依法从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经纪公司。领航自成立以来,20年深耕于航运和消费金融领域,通过整合国内外保险优势资源,以保险产品和模式创新见长,积极践行数智化转型,打造业内领先的在线投保平台“领航保”,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的服务广大客户。领航拥有一支专业功底扎实、从业十余年的资深团队,致力于为物流行业提供数字化的风险管理方案。
领航货运险,跨境电商FBA保险、货代责任险,美国FMC资质办理及AMS舱单、欧盟ICS2发送服务(携手骏日),已为超1.8万家物流企业提供行业保险解决方案,依托强大的国际网络能够为“一带一路和引进来、走出去”提供优质的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