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加拿大新任总理Mark Carney时宣布,美国已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
这一突发消息为全球航运界带来了久违的积极信号,给红海和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带来希望。
特朗普:他们不想打了
“他们已经不想再打了,他们投降了。”特朗普在与到访的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共同会见媒体时表示。“我们将尊重他们的决定,停止对他们的轰炸。他们说将不再炸毁船只。”
对此,阿曼外交部长Badr Albusaidi也证实,阿曼政府促成了此次停火。
Badr Albusaidi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未来,美国和胡塞武装都不会在红海和曼德海峡以对方为目标,包括美国船舶,以确保航行自由和商业运输畅通。
200万标箱运力将被释放
自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于2023年10月爆发战争后不久,胡塞武装开始在红海和亚丁湾地区袭击以色列船舶,后来进一步扩大到美国及英国船舶。
为保证运输安全,大部分船公司的船舶不得不绕行好望角,运输时间延长,运营成本增加。
据马士基估计,如果集装箱航运业重新使用苏伊士运河,不再需要在非洲南部绕行漫长的航道,那么将有大约100万至200万标准箱的运力将被释放。
据航运协会BIMCO估计,全球运力的10%已被绕航的长途运输所吸收。
红海航线的中断导致亚欧航线航程延长了10至15天,船期波动频繁,运输成本上升明显;绕道好望角使得船舶调度更趋紧张,全球港口出现拥堵、班轮延误等多重问题。
早在年初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时,航运巨头们就曾表示:短期内没有重返苏伊士运河、红海航线的计划。
他们强调,直到确保红海地区完全安全,才会考虑重返苏伊士运河和红海地区。还有企业提到,只有保险公司将相关地区重新归类为安全区域,船舶才能回归。
并未涵盖以色列其他国家
虽然特朗普面对媒体表示,也门胡塞武装已经同意停止威胁中东水域航行安全,在此基础上美国将停止对胡塞武装的轰炸。但胡塞武装迄今尚未正式确认该停火协议。
《纽约邮报》援引匿名美官员的话称,此次停火协议主要涵盖美胡之间的“互不攻击”安排,并未涵盖以色列或其他国家的航运目标。
这意味着,即便美国船只安全得以初步保障,红海整体安全形势是否真的好转仍有待观察。
近几年,在经历了疫情、苏伊士运河阻塞、红海危机等“黑天鹅事件”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大货主和航运企业的心态也在悄然改变,逐步从追求运输时效,转变为更重视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