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致使跨太平洋航线货量大幅下滑,为支撑美线现货市场运及新年度长约价,船公司采取大量取消航线或航次的策略。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小跌0.51%至1340.93点,连续三周下滑。不过,美西、美东航线却逆势上涨,涨幅分别为6.12%、0.8%,凸显船公司“护价”决心,欧线继续下滑。
船公司采取大量取消航线或航次的策略
美线:船公司护价心切,市场看法不一
业内货代人士透露,美国线运价已连续维持两周,美西、美东航线分别死守2000美元、3000美元整数关卡。虽然有货客户可议价,甚至有非联盟船公司喊出1900美元抢货,但船公司为“止跌”,部分通知5月1日美西线涨价400-500美元。然而,并非所有船公司都选择涨价,市场步调不一。鉴于当前货少船多的局面,涨价难度较大,即便强行涨价,运价也可能回吐。
从运价走势观察点来看,五一长假后开工接单,5月15日左右是一个关键节点。多位航商、货代表示,美国零售巨头警告数周后可能货架空空,传统返校季也将开始拉货,再加上五一假期后开工接单,中国原物料运至东南亚制成成品,5月中、6月初是否开始拉货,值得持续关注。
从航线取消情况来看,美国加州长滩港预计5月4日至10日到港船舶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44%。Sea-Intelligence数据显示,本周亚太至美西航线有10个航次取消,占周运力28%,下周取消航次比例更高达42%;5月12日至18日预计也有25%运力取消。另据Drewry最新报告,从现在到5月底将有72个航次取消,其中56%集中在跨太平洋航线。
货运代理指出,大量跨太平洋东行航线的空白航班,确实达到了承运商防止运价彻底下跌的目的。不过,当前最大的疑问在于本月宣布的GRI(综合费率上涨附加费)和PSS(旺季附加费)是否会持续或减弱。有观点认为,这些措施多少是基于乐观假设,如关税取消或东南亚出口量高。若情况无变化,这些措施可能无法生效或会被削弱。
欧洲线运价持续下跌
为应对关税战货量崩跌,船公司纷纷取消航线或航次,并将部分美国线船只调往欧洲线。市场消息称,海洋联盟至少将美线5艘船、逾6.65万TEU运力转移到欧线,这使得欧洲线运价难以止跌,甚至跌破长约价,原本5月1日的涨价计划也未能实施。欧航线运价连续第三周下跌。为争夺货物,承运商继续提供低于市场的现货运价折扣。其中,马士基被指是最激进的承运商之一,其船舶市场运价“低至1400-1450美元”,其他承运商提供的运价在每40英尺1550-1650美元之间,最高运价据称“接近1750-1850美元”。
为挽救欧线运价,航运巨头MSC采取行动,将部分2.4万TEU巨型货柜轮撤出主远东-北欧航线,转而投入利润率更高的亚洲-西非与地中海航线,这也是非洲首次迎来逾2万TEU巨轮。与此同时,宣布取消航班的数量不断增加;eeSea班轮数据库指出,MSC似乎已关闭其陷入困境的独立亚洲-地中海凤凰号服务,该服务实际上已停止,不再出现在承运商的点对点或船舶航次搜索中。
SCFI运价:
上海到地中海运价2089美元/TEU,下跌40美元,周跌1.88%;
上海到美西运价2272美元/FEU,上涨131美元,周涨6.12%;
上海到美东运价3283美元/FEU,小涨26美元,周涨0.8%;
波斯湾航线每箱运价1122美元,下跌39美元,周跌3.4%;
南美航线(桑托斯)每箱运价1393美元,下跌21美元,周跌3.4%。
近洋线方面,远东到东南亚每TEU与前一期下跌16美元,跌幅3.52%;远东到日本关西、远东到日本关东每TEU与前一期持平,远东到韩国每TEU上涨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