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运价飙升,6月份还要上涨,由于无法承受现货运费的急剧上涨,托运人和货运代理商的愤怒情绪达到了顶峰。
每年的4月和5月,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外贸淡季,然而今年,不仅淡季不淡,海运价格还一路飙涨,创2022年9月以来最高纪录...
航线价格疯狂上涨
货代业内人士近日透露,欧美航线的订舱状况已经紧张到6月初,船公司则抓住这一时机,在6月1日宣布上调运价。
具体来说,美线运价再次上涨约1600美元(包含旺季附加费),而欧线运价则上涨了1000至1200美元。这一调整使得欧线和美西航线的运价一举突破6000美元大关,而美东航线的运价更是超过了7000美元。
在5月的最后一周,由于舱位极度稀缺,即使加价500至1000美元,货代公司也可能难以抢到舱位。船公司此时更是根据客户的往来纪录来决定舱位分配和价格,市场明显进入了卖方市场。
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在24日报出进一步上涨,涨幅为7.25%,达到2703.43点,创下了自2022年9月以来的新高。
四大远洋航线运价均持续上涨,其中欧洲航线的运价周涨幅最大,达到了11.77%,地中海航线周涨7.35%,美东航线周涨7.57%,美西航线周涨3.26%。
德鲁里(Drewry)的世界集装箱指数(WCI)上周也进一步上涨16%,5月23日达到每FEU4,072美元,维持了整个5月份的显着增长,比2023年同期高出142%。在此之前,截至5月16日和5月9日的几周分别上涨了11%和16%。
海运服务比价平台Xeneta表示,随着海运集装箱运力紧缩带来的冲击,过去几周货运现货价格上涨了约30%,并且呈上升趋势。Xeneta警告称,运费可能在6月份继续上涨,且涨幅“急剧”。
从4月26日至今的短短五周来看,欧洲航线运价大幅上涨了72.96%,地中海线上涨了39.37%,美西线上涨了63.43%,美东线上涨了59.22%。
这一波运价上涨主要归因于欧线旺季的提前到来,以及美国补库存力度的增强,带动了海运货量的增加。同时,一些客户为降低运价上涨带来的冲击,提前出货,进一步加剧了舱位的紧张状况,推动了运价的上涨。
据外媒报道,近几周,即期运价飙升和船公司无视合同,引发了北欧托运人和货运代理商的愤怒,因为他们正在努力消化迅速上涨的即期运费。
最近几周上涨幅度加大,德鲁里的WCI上海-鹿特丹航线周涨幅高达20%,收于每40英尺4999美元。
然而,据消息人士表示,实际的购买价格要高得多,“现货的实际价格在6,000-7,500美元之间,甚至承运商表示他们将达到10,000美元。”
由于船舶供应紧张和贸易高需求,并导致亚洲主要出口枢纽的集装箱短缺加剧,目前对二级贸易航线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承运商更愿意运载高运价的现货而不是合同货物,这激怒了许多客户。
一位欧洲进口经理表示,最近的运价大涨可能会迫使其在目前的预订完成后暂停发货。
他解释说:“承运人现在主要关注的是利润。我们正在处理目前生产线上的货物,一旦这些货物发货完毕,就会暂停发货,并且我们已经提前通知了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一位货运代理也对此表示了不满,他直言:“这只是一个借口,就像新冠疫情被用作提高运费的理由一样。”他质疑道:“现在运送一个集装箱的费用真的比其他任何时候都高吗?还是航运公司只是在利用市场情况?”
该货代进一步分析说:“这就像郁金香狂热一样,是一个泡沫。一旦这个泡沫破裂,就会出现通常的周期性费率波动,即运费崩溃和随后的恢复。这是行业的一个自然周期,航运公司应该明白,他们不能永远依靠提高运费来维持利润。”
受运输价格上涨影响,一些货运代理公司和中小外贸企业或面临亏损。
当前,出口海运价格一天一涨。因为舱位和集装箱供不应求,货代公司向航运公司预订的舱位常常被取消,加重了货代的工作量;外贸企业则可能面临货物积压,无法按时交货,增加了其违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