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为跨境电商卖家供货的企业而言,应收账款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现金流与生存命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 “跨境电商保”,通过明确的保险责任与高效的理赔机制,为供货商打造了一套全方位的收款保障方案,从风险防控到业务拓展实现多维赋能。
一、应收账款 “零风险”,坏账损失有兜底
供货商最担心的 “货发出去、钱收不回” 难题,在 “跨境电商保” 机制下得到彻底解决。根据保险条款,当投保的跨境电商卖家(阳光化企业)出现破产清算,或超过约定付款日及保单载明的最高延长期限仍未付清账款时,保险公司将按约定向供货商赔偿直接经济损失。这意味着,只要供货商按采购合同完成交货并取得收货凭证,就能锁定货款安全。
例如,某电子配件供应商与投保卖家约定 30 天付款期,若卖家逾期超保单约定的最高延长期限仍未付款,供货商提交《可能损失通知书》及交货证明等资料后,保险公司将在核定责任后 10 日内赔付,赔偿金额扣除免赔额后最高可达保险金额上限。这种 “确定性保障” 让供货商保障” 让供货商无需再为坏账计提大额准备金,财务报表更稳健。
二、突破合作壁垒,拓展优质客户群
传统模式中,供货商对新客户的赊销往往持保守态度,尤其对跨境电商这类经营波动较大的行业,常因信用评估成本高而错失合作机会。“跨境电商保” 通过保险公司的专业风控体系,为供货商筛选出经深圳市商务局认定的阳光化企业,这类企业需满足合规经营、稳定出口、规范报关等条件,从源头降低合作风险。
投保单要求卖家提供上年度财务报告、企业信用报告等资料,保险公司的审核过程相当于为供货商完成了客户资质预审。某服装供应商借助这一机制,成功与 3 家此前因信用顾虑未合作的阳光化企业建立合作,年交易额增加 800 万元,且无需投入额外风控成本。正如产品宣导资料强调,保险能 “改善供应商筛选困境”,让优质客户资源不再流失。
三、简化催收流程,降低管理成本
供货商面对欠款时,往往陷入 “催收难、成本高” 的困境。“跨境电商保” 明确约定,当保险事故发生后,供货商可委托保险公司进行催收追偿,保险公司预付调查费、诉讼费等追偿费用,成功追回后再按权益比例分摊。这意味着供货商无需组建专业催收团队,也能高效维护债权。
根据条款,若卖家进入破产程序,供货商在获悉后 1 个月内提出索赔即可;若因拖欠产生损失,等待期结束后即可索赔,理赔资料仅需采购合同、交货凭证等基础文件。某家居供货商测算,通过保险机制处理欠款,平均催收周期从 90 天缩短至 30 天,人力成本降低 60%,资金周转效率显著提升。
四、稳定合作关系,提升行业竞争力
有了保险保障,供货商可更灵活地设计付款条件,在谈判中展现合作诚意。例如,原本要求预付 30% 货款的供应商,可在保单保障下提供全额赊销,吸引对资金敏感的跨境电商卖家,从而在同类供货商中脱颖而出。
同时,保险期间内若卖家经营状况发生变化,保险公司会及时冻结保单,避免供货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发货。这种 “动态风控” 机制让合作更透明,有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正如产品设计初衷,通过保险保障 “全面推动国内信用采购环境健康发展”,而供货商作为生态链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受益于这种更可靠的合作模式,实现业务可持续增长。